其次,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弘扬。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既是传统的重阳节赋予现代生活的实际内容,也是对传统节日的良好传承。
此外,重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982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新的重阳,新的起点》,提出传统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3年,《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搞好老年工作,重视智力资源——祝老年节》,呼吁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这些文章进一步推动了重阳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推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重阳节祭祀主要包括祭祖和祭天两种活动。
祭祖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在古代,祭祖是一个非常严肃且重要的仪式,人们会在此时向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在祭祀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些供品,如酒、肉、水果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此外,还会在祖先牌位前进行叩拜和祈祷,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除了祭祖外,重阳节还有祭天的习俗。在古代,祭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人们会在此时向天空中的神明表达感恩之情,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等。在祭祀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些供品,如酒、肉、水果等,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此外,还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焚烧纸钱、放鞭炮等,以表达对神明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总之,重阳节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之一,它不仅是对祖先和神明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的表达,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祈祷。
如何进行网上祭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其实流程很简单,1分钟就可以完成。具体流程如下:
1、请点击上方按键“免费建馆”,输入逝者姓名,创建人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
登高望远
重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香味浓,有祛寒、止痛、驱虫等功效,重阳之时,茱萸开始成熟,为避恶气,抵御初寒,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插茉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宋代还有将彩纸剪成茉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制作方法如下:
1、将糯米粉、粘米粉、大米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牛奶或清水搅拌成半湿状态,用手捏成团后不散为好。
2、将拌匀的米粉过筛,去除颗粒,使粉末更加细腻。
3、准备模具,可以在模具底部铺上一层保鲜膜或纱布,以防止粘连。
4、将过筛后的米粉放入模具中,轻轻刮平表面。
5、放入锅中蒸10-15分钟,待重阳糕定型后取出。
6、如果需要添加其他材料,如豆沙、枣泥等,可以在重阳糕表面均匀铺上一层,然后再继续蒸5-10分钟即可。
7、待重阳糕完全冷却后,可以用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即可食用。
照片会泛黄,手机会坏会丢失,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可以尝试点击按键“免费建馆”,为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将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30年、50年、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同时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在线追思,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