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多样性城市事件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城市记忆的保护。首先分析城市记忆与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定义及其分类,说明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属于城市记忆客体。然后以名人事件、历史事件、节庆事件、老地名等多样性城市事件为例,说明保护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即是保护城市记忆,以期发掘一种保护城市记忆的简便而独特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多样性城市事件;城市记忆客体;保护
1 关于城市记忆
如同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记忆一样,每个城市也有属于自己的记忆。一个人如果失去记忆将会是痛苦的,不利于成长的,一座城市亦然。这些年中国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呈现众多失去地方特色与城市记忆的城市。失忆之城和失忆之人一样是病人,当城市出现记忆断层和记忆真空,人们找不到记忆中熟悉的家园和故事,无差别的钢筋水泥的物质化城市,会使人们在精神上产生疏离感和失落感,城市缺乏温情,造成城市病和城市病人。
为应对失忆之城,对于城市记忆的保护已有较多研究,国外从研究范畴看,涉及城市记忆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包括记忆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地理学、文化社会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民族志及城市学等,呈现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态势。截至2013年6月,全世界已经有32个国家建立世界记忆工程国家委员会,有10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45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如美国早在1994年开始建立记忆工程,涉及广告、园艺与建筑、城市与乡镇、文化与民俗在内的18类资源。
国内从研究内容分析,包括城市记忆保护、城市记忆和文化、城市街区、城市历史地段等的记忆研究、城市记忆与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记忆资源研究等。如长春图书馆建立了长春记忆,对长春人物、长春老字号、长春老照片、历史事件、地方作品、文化旅游、长影影片、文化教育等各方面资料进行整理。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11年开始构思和策划“中国记忆”文化工程项目,以传承民族文化,主要着眼于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濒危民族记忆与传统技艺的拯救性记忆工作收集。但是,国内目前专门从城市自组织的叙事资源及故事角度来做记忆保护研究的还较为欠缺。
鉴于城市记忆与城市记忆保护的重要性,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从多样性城市事件视角来研究城市记忆。
1.1城市记忆的定义
城市记忆的定义较为多样,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归纳而言,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1.1.1“记忆场所与证据”说
这一学说以诺文(Lowenthal D)为代表,认为城市是不同形式记忆的场所,历史建筑和城区的保护,纪念碑和博物馆用以纪念往日的事件或人群。甚至诸如供娱乐的街道设施、公共艺术品和历史地名等象征性符号都是城市记忆的证据。
1.1.2“集体记忆”说
这一学说主要从主体的记忆空间出发,对城市记忆作了定义。这一学说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以朱蓉为代表,朱蓉认为城市的记忆主要体现为一种集体记忆,它区别于个人记忆与家庭记忆、国家记忆,仅局限于被某个城市中长期生活的人群所充分共享的记忆。另一种意见以杨茂川为代表,杨茂川认为城市记忆是指那些存在于当地人们脑海中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集体记忆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建筑形式、民间美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无形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以及老地名、老道路名、老掌故等。
以朱蓉为代表的集体记忆说,主要运用鉴别区分法,从个人记忆与家庭记忆、国家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不同,归类式界定了集体记忆。以杨茂川为代表的集体记忆说,则从集体记忆的内涵与外延,对城市记忆作了定义,杨茂川认为城市记忆是“集体记忆的总和”。
1.1.3“共同记忆”说
周玮认为城市记忆更强调在城市空间中产生的对历史的记忆,是反映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对城市各个时间断面内所有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共同记忆。“共同记忆”说从三个方面,即本体——城市空间,主体——社会群体,客体——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精神文化,对城市记忆作了界定。其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客体中的重要元素——事件,尤其是多样性城市事件。
以上学说,都忽视了城市记忆客体中的重要元素——事件,尤其是多样性事件,作为见证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城市记忆研究并不完整。
1.2城市记忆的分类
城市记忆可分为实体要素的记忆和非实体要素的记忆。非实体要素的记忆:如方言传说、风俗、历代故事等属于不可视范畴的隐性记忆客体材料,它们更体现为以表达概念、意义的符号与行为来建立城市记忆的传承体系。实体要素的记忆:如民间工艺、老街道、建筑、景观等属于实体要素,呈现为一种可视、可观的显形存在形式。
实体要素的记忆多存在于本体——城市与城市空间之中;非实体要素的记忆则多存在于主体——人的集体记忆之中。本文的多样性城市事件,本身属于城市记忆的客体。因此其构成中既有实体要素,又有非实体要素;其城市记忆的存在方式则同时存在于城市记忆的本体——城市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记忆的主体——人的集体记忆之中。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叙事主题,这是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累积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积淀。它们与集体记忆以及城市空间、古老街巷,民俗生活等一起见证着城市的历史和今天。
2 关于多样性城市事件
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承载空间的一种特殊的客体性记忆,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多样性城市事件构成了缤纷多彩的城市生活与城市特色,历代口口相传的城市故事打上了城市历史与记忆的烙印,它们是点燃城市记忆的引擎。
所谓“多样性城市事件”:是指在一定的城市空间中、历史上所发生的有影响的、重要的公共性的重大事件。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类型包括名人事件、历史事件、建设事件、商业事件、文化事件、战争事件、民俗事件、节庆事件等。
多样性城市事件具有故事性的特征,由于其事件要素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形成了故事的曲折性,能打动人、感染人。尤其是城市名人事件、历史事件等。即使是建设事件、商业事件等,也有其故事性特征。以建设事件为例,每一个建筑都有其故事,如它为谁而建立,这里发生过一些什么故事等等。多样性城市事件里所选的节庆事件一般都是由传统的节日、民俗转变而来,因此也具有了可叙性、故事性。
本文从多样性城市事件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对城市记忆的保护,以进一步开拓城市记忆研究与保护的视野。
2.1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从城市记忆的分类可以看出,多样性城市事件只是城市记忆的一种,也是一种客体性的记忆。多样性城市事件与城市记忆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前者比后者更具狭隘性,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城市记忆比多样性城市事件具有更广的范畴。
空间中的事件与记忆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可以说空间记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空间中的事件,事件充当着一种空间解码的功能。事件记忆是人们天生的一种习惯,一般来说,由于事件具有故事性、情节性,有具体的人物、地点、故事,因此成为了人们记忆的依赖。如人们在生活中对地点的描述都喜欢用发生过的事件“如我们在哪里见面?我们在上次喝咖啡的地方见。”人们习惯用某个地方发生过的事件来指示该地方。如阿尔多·罗西关于事件与城市记忆的描述,他认为城市建筑体的独特性主要是从其事件的独特性和记载事件的标记之中产生的,场所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建筑体则取决于它的地形大小和形式,取决于它的记忆,取决于它是古代和当今事件的连续发生之地。事件与记忆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场所空间的独特性,主要取决于其事件和记忆。
人们口耳相传流传数百年的神话、故事等都是属于城市的记忆。人们通过故事信息和城市发生着关联,其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人们所传承和记忆,由于故事具有“凝聚性”的能力,它将人们的记忆浓聚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形成一种承载城市记忆的结构。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联结起来,人们在重温故事的时候,城市文化与记忆在传递。如传说中白蛇传的故事发生在杭州,西湖的故事空间如“许白邂逅”、“雨中借伞”、“断桥相会”、“镇压雷峰塔”等发生故事的空间成为人们留恋与思忆的地方。
2.2保护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即是保护城市记忆
多样性城市事件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是一种客体性的记忆。因此,保护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即是保护城市记忆。要保护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首先要明了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类型。以北京大栅栏城区和南宁历史城区的多样性城市事件为例,详细说明多样性城市事件的类型(表1)。
有些事件具有双重特征,如毛泽东召开南宁会议(1958),既是历史事件,又是名人事件。南宁民歌艺术节既是节日事件,也可分为文化事件。对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多样性城市事件的保护,将有利于保护城市记忆。
2.2.1名人事件与城市记忆保护
城市中的故事形式主要以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形式出现,以城市中的名人事件为例,它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样性城市事件。有些城市因人而名,如曲阜是孔子故里,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因名人的故事、名人的足迹而形成了相关事件空间,使之成为城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场所。北京旧城是名人事件最为集中的空间,在这一占城市总面积不足0.3%的区域里,占了北京名人故居总数的95%以上。与名人相关的事件空间还会以名人纪念街巷、名人纪念学校等形式出现。纪念街巷是以城市原有街巷、胡同空间为基础,通过重要人物或事件的方式使空间获得纪念性质的类型。如北京文丞相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等,主要以人物命名。以事件命名的纪念街巷如五四大街。以名人命名的学校,如徐悲鸿中学、自忠小学、雷锋小学等。这些名人事件一般都有其发生的事件空间,对事件空间的保护实际上保护了城市记忆,使其故事事迹有载体并有迹可寻。
2.2.2历史事件(包含名人事件)与城市记忆保护
南京在2004年出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名录,详细列举了对南京影响深远的35个重大历史典故,并进行系统保护开发。实际上体现了其对城市叙事资源——多样性城市事件的重视,这些故事包括说明南京城市由来的“吴王夫差冶城铸兵”、“楚威王石头山置金陵邑”、“诸葛亮登金陵留赞语‘虎踞龙蟠’”;也有反映南京卓越科教、文艺、思想成就的“魏源龙蟠里辑海国图志”、“范缜舌战众僧首创无神论”、“国子监修《永乐大典》”、“顾恺之瓦官寺绘维摩诘”以及“李白歌咏凤凰台”;还有记述重大历史事件的,如“朱元璋、陈友谅大战狮子山”,“顺治丁科场大舞弊”,“万国使节通大明”,“曾国荃屠城灭天国”等。这些典故涉及较广,从战争事件到文教事件、名人事件等,在空间上分别覆盖了南京市的白下区、秦淮区、玄武区和下关区,在时间上横跨几个朝代,主要为春秋战国、三国、唐、宋、南朝、明、清、民国等,可以说,这些故事浓缩并反映出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演变轨迹,记录着城市记忆,对城市记忆保护有重要的帮助。
2.2.3老地名中蕴含的城市事件与城市记忆保护
城市中的老地名也是城市空间中的一种讲故事的形式,它不但代表着一个特定性空间,而且很多老地名都意味着是空间中所发生的特定的事件而产生的,地名成为记录事件和活动发生地微缩的历史。如陕西兴平县的马嵬坡,公元755年发生过马嵬之变,唐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缢的故事,马嵬坡记录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辛酸而又艰难的爱情,也记录了大唐历史的悲哀、无奈。地名把发生的故事以一种社会记忆的形式铭刻进了历史,地名因为故事而越发生动、形象。
南京作为一个具有247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长达450多年的建都史。2004年,南京市民评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这些地名本身有很强的故事性。其中乌衣巷为老地名之首,乌衣巷不仅得益于中唐刘禹锡的一首独具风味的街巷地名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因为乌衣巷承载着东晋王朝王谢家族的盛衰,及由王谢古宅里产生的“东山再起、坦腹东床、字如其人、入木三分”等成语典故,每一个典故都有故事在里头。乌衣巷无论是在南京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心目中,差不多已经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典型地折射出南京历史的沧桑巨变。由于这些老地名联系着丰富的旧人、故事,尽管它们的物质面貌很大程度上已经面目全非,但人们还是可以通过“名”来感受它的存在,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叙事、故事的存在使记忆得以保存。城市历史越长,在同一个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往往会越多。一般来说,对于这个空间影响越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有可能成为代替此空间的专有名称。也就是说,这个空间有可能是以这个事件来命名的,并以此成为记忆代代流传。
当然,有些城市中的老地名没有很有影响的故事,但是被保存下来却也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重庆市涪陵区的地名研究中,有很多以事件来命名的地名,不过这些老地名有些是由历史中所发生的偶然事件所形成的。如“捉王寨”、“点易洞”、“洗墨溪”、“插旗山”、“举旗岗”等,有的事件具有生活事件的特征,如“答话岭”、“打火堡”、“放牛坪”等等(表2),形象地描述出事件空间当时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演变,空间发生的功能在变。事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特征。老地名叙述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不同地域空间的状况、不同社会的阶层生活,它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是历史记忆信息的原始载体。
2.2.4节庆事件与城市记忆
节日本身就已带有强烈的历史纪念意义,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忆的功能。古代玛雅人在一些重要的聚居地兴建起巨大的祭祀中心,并把君王的征战史和统治纪年用象形文字刻写在石碑上面,树立于金字塔前的祭祀广场。我国早在殷商时代开始,君王都要亲自施行占卜和主持无数繁多的祭礼。利用这些形式,唤起部族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并被反复上演。人们在歌舞、咏颂、祭拜等仪式活动中集体唤醒沉睡中的历史,复苏文化记忆。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六个中华传统节日,已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有的与节气、气候、时令等有关;有的则和祭祀纪念等有关,以纪念历史性人物或事件为主,如端午节纪念屈原,清明节则是纪念已故去的先人,传统的七夕节则是纪念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这种纪念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传承方式。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其实每个地方还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多样的节日,如南宁地区除了传统的春节等节日外,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壮族“三月三”歌圩、春社节、糍粑节、尝新节、寒衣节、灶王节等。尽管有些节日相关的故事传说有虚构的特征,但它们仍然包含着一定的历史因素,广西柳江龙江两岸的壮乡五谷庙节是纪念莫一大王的节日,莫一大王在壮族有着崇高的声望,民间都流传着他的故事,壮人认为莫一是一位刑天式的英维,对他非常崇敬,当然故事有被神化的部分。除了讲述他的故事之外还有专门的祭祀仪式,每年六月二日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祭祀仪式是要求村寨的居民全体参加,代代相传的仪式也就意味着加入到一个记忆群体中,他们分享祭祀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分享记忆的过程,记忆以一种节日事件的形式被流传下来。
3 小结
城市记忆保护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城市记忆保护相对于多样性城市事件来说范围宽泛得多,也抽象一些,而专门针对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的保护,相对来说操作更简便。针对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来营造故事空间,对城市空间特色、营造城市认同、建立多样性城市事件旅游地图等都有重要帮助。不管是一条小巷,一座小城还是大城市,如果本着对独有的稀缺资源——城市记忆客体:多样性城市事件的保护出发,一定会让城市更具活力。
作者:刘乃芳 张楠
选稿:黎淑琪
编辑:宋柄燃
校对:朱 琪
审订:黎淑琪
责编:耿 曈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