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灾日”吗重阳节的辟邪习俗~茱萸古人

2022年赵宥萤紫微斗数十二生肖运势出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重阳节,是灾日还是吉日?

中国古人对于重阳节的看法比较矛盾, 不详的灾日和喜庆的吉日两种观念始终并驾齐驱。我们这里且分开来谈。

首先看吉日。上文所引曹丕的《与钟繇书》上说: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

古人认为奇数是阳,偶数是阴。在《周易》的卦辞体系中,“九”就是阳的代称,而“六”是阴的代称,占卜时“六”为“老阴”,“九”为“老阳”,“七”和“八”则分别叫“少阳”和“少阴”。“重阳”之名,正得于两大阳数的相加。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代中国人更喜欢“阳”而不是“阴”。这里曹丕的大意就是, 两个大阳数放一起,本来就挺喜庆,而且“九”和“久”谐音,久月久日听着多吉利呀!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庆祝重阳节。这种说法确实能符合一般人的心理,大概也是重阳节采菊祈寿风俗的来源。然而,这种观点只能解释采菊这一种重要的重阳风俗,而插茱萸、登高等风俗则需要由凶日说来解释。

凶日说有点复杂,古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艺文类聚》卷四《岁时中》引生活在三国、东晋之间的周处的《风土记》说:

“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无射”本是古代音乐的“十二律”之一,因被十二支学说比附到了“戌”位上,故而也为九月带起了盐。 它在古人眼中就是个极端肃杀的代名词。《史记》卷二十五《律书第三》称:

“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其于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故曰‘戌’。”

“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万物尽灭”,这样的说法在古人眼里无疑显得阴森可怕。而九是“老阳”,在占卜时出现老阳是要 “阳极必变”,变出阴爻的(这种占卜规则叫“变卦”,就是我们日常所说“变卦”一词的来源)。这样一来, 九月九日便成了极“阴”的日期,不详的征兆。这个理由与端午所在的五月五日不详的理由有点接近。

后世学者对重阳的不详的更为通行的解释与“阳九之厄”的说法有关。“阳九之厄”是古人对旱灾出现规律的想象。古人对其说法不一,本文主题也不在于研究谶纬迷信,这里仅举《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第一》引述的“《易》九厄”的观点作一代表:

“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阳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这里说是“一元”包括4617年,这其中会发生57次极为严重的水旱灾害。比如一开始的一百零六年中,就会发生九次严重的旱灾。这种胡编乱造的“规律”固然属于无稽之谈,但在古人脑海中确实一种真实的忧虑。在后世,“阳九”和“百六”成了灾难、厄运的代名词。而两个九日的重阳,则是厄运在一年中最好的代表。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五说: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由此可见古人对重阳与阳九之厄关系的恐惧。

不管以上两说哪种是古人觉得重阳不详的最初原因,这种不详色彩本身无疑是存在的。正因为如此, 古人才有了众多明确指向辟邪的风俗,试图以此保证自己免受各种磨人的小妖精的侵袭。

各种辟邪风俗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九月初九之毒之凶,必须登高才能破解。

插茱萸

重阳节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畅饮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综上所述,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大凶的日子,诸事不宜,民间通过“登高望远”等一系列活动来破解凶灾,辟邪避祸,不过,其中的一些习俗保留到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地淡了。

About

Me

我是专业塔罗师、心灵成长师宥萤。愿我的话能成为你们路上的灯。

想要随时了解更多 星座、塔罗与心灵成长资讯。请关注我的微信平台“宥萤能量塔罗”,以及微博“赵宥萤塔罗师”。

想要 针对自身问题测算解惑,请光临赵宥萤工作室:北京 东城区东方新天地尊萃豪庭。

塔罗占卜——适合用来了解爱情的走势、对方的想法。

紫微斗数——适合用来了解未来的起伏,婚姻合盘。

如果您有当下解决不了的困惑,无法下定的人生抉择,你可以相信,塔罗紫微占星会给你一些解决问题的关键提示。

愿我能帮你突破生活的迷局,掌握感受幸福的秘诀。

宥萤敬上。

回复您感兴趣的 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积极情感能力成长篇:

利益交换|沟通技巧丨 沟通模式丨沟通大师丨长久爱情丨 培养真爱丨幸福技巧丨友谊取舍丨积极心理丨成熟爱情丨真爱历程 丨爱自己丨 焦虑测试丨 辜负爱情丨独立丨 苦恼丨放弃丨 分手借口丨自私丨 渣男 丨拖延症丨追求丨得与失丨生活真相丨福气丨 自我管理|四种朋友|自由女人|忍让悲剧

|影响力测试|自尊测试|幸福水平|

十二星座篇:

本周运势|减肥秘籍|旅行攻略|负能量清扫|守财秘籍|桃花排行榜|五一出行攻略|五月桃花|五月烂桃花|

每周塔罗篇:

愚者|魔术师|女祭司|王后|国王|教皇|恋人|战车|力量|隐士|命运之轮|正义|吊人|死神|节制|魔鬼|高塔|星辰|月亮|太阳|审判|世界

THE END
0.食重阳糕戴茱萸社区老人欢聚一堂过重阳现场,工作人员为老年人送重阳糕。(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尹星云)食重阳糕、戴茱萸……今天是重阳节,“华方敬老情 重阳送暖羊”重阳节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举行。 上午,长安商场地下一层月坛街道华方居家养老餐集配中心里,老人们欢聚一堂,诵读古诗、品尝重阳糕、佩戴茱萸饰品,感受传统节日jvzq<84dl0vfqyqg0eun0ls1p4532;8132841l66766.69;354=60qyon
1.【媒体聚焦】重阳节温情满满大学生志愿者为社区老人佩戴茱萸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安佳琪、李莎)10月10日至11日,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和退役大学生士兵,前往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花城社区、学府社区,开展“贺九九重阳,显浓浓温情”主题活动,陪伴社区老人制作茱萸香包、下棋等,并为社区高龄退伍老兵佩戴茱萸,在助老服务中增强感jvzquC41ul~z0€mrw0kew7hp1ktgq86275546=90jvs
2.重阳节,消失了的文化烧扫帚这一风俗可能是铅山的独创,这一行为的象征意义是可以理解的,与戴茱萸的区别是,前者是主动驱邪去秽,后者是被动防疫保身。 另外,同治县志还附录了铅山人陈之镕的几首有关重阳节的诗,诗写得很好,生活气息浓厚,其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了铅山的节日风俗。陈之镕,号陶轩,(县城永平)北关人,府学生,同治元年贡士,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9487;;d335<37999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