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重阳节起源于唐朝时期的民间习俗

后被定为公众假日

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老人

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CHONG YANG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起源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

“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习俗

登高

在古代,重阳节很多人会选择去登高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尤其在一个特殊日子里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节登高之习俗历史悠久

通过登高人们可以

锻炼身体、释放压力

提升心情,辟邪除气

食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

以符合重阳(羊)之意

插茱萸

茱萸又名草决明,是一种香草,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茱萸具有抗菌、抗病毒、止呕镇痛等作用。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极为普遍。

THE END
0.《腊尔山台地文化之窗》第一期:苗家重阳乡镇动态因腊尔山台地苗族没有文字流传,群众对于自身历史的记忆传承靠父辈们口口相传,文献记录属凤毛麟角。根据对50位民间乡贤、专家学者、离休干部的走访调研,目前关于腊尔山台地苗族群众过重阳节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纪念先人说。根据民间乡贤唐纪成口述“苗族先祖蚩尤与炎帝、黄帝并称为中华人文三始祖。因战乱、动荡和自然灾jvzquC41yy}/hq}yy0io1ltpvgtu1?9897:07>4353:7;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