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后卫团神秘失踪,中央三次调查无果,年后山村民俗还原真相桂军龙云红六军团

2016年12月,贵州人民政府的一封批复公函,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

“批准龙云同志为烈士。”

在这封公函中,政府部门不仅明确了红军战士龙云的烈士身份,还将其籍贯由病卒地湖南进一步更正至云南贵州。

籍贯地的变更,让人们重新注意到了那场伤亡惨重的甘溪战役。

甘溪艰苦一战,龙云烈士单枪匹马闯出敌人包围圈,却因叛徒出卖,再一次落入了敌人手中,不幸遇难。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曾多次委派人手,想要调查清楚在甘溪一战中,龙云率领的红军后卫团在贵州神秘失踪一事,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本以为这项调查会就此落空成为悬案,但2002年的一天,时任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杨又铸同志,竟在机缘巧合下揭开了“悬案”的真相。

“是当地的民俗文化,让我找到了破案的突破口。”

杨又铸表示,正是在访查当地民俗文化时,他与一位老人相遇,这才揭开了悬案真相。

他的话,让外界更加好奇了。

那场伤亡惨重的甘溪战役后,红军后卫团为何神秘失踪,只剩龙云烈士一人闯出敌人包围圈?

中央数次调查无果的谜题,又为什么会因民俗文化而找到突破口?

无意中的惊人发现

2002年,杨又铸同志再次来到了石阡县困牛山一带。

自从上任该县的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后,他就曾数次奔波往返困牛山,想要弄清心中的谜题。

在翻看党史资料时,杨又铸发现,1934年反围剿时期,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负责垫后工作的红52团在困牛山一带神秘消失,音讯全无。

而困牛山当地的史料上,却只含糊写着一句“800名红军战士在此地跳崖”的记录。

会不会跳崖的红军战士,就是那神秘失踪的红52团?

为了能尽快解开谜题,杨又铸只能再一次来到困牛山,试着发现一些其他线索。

走着走着,杨又铸就有了新发现。

在一处山崖下面,几个村民正一边焚烧着纸钱,一边将纸钱挥散到空中,神态非常虔诚。

“今天是重阳节,难道这些村民的亲人曾在这里去世吗?”

杨又铸快走了几步,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村民的回答,却让他意识到了不对劲。

面对疑惑不已的杨又铸,村民们表示,他们在这里祭奠,并不是为了亲人,而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悲壮跳崖的红军们。

当年,如果不是红军大义舍身相救,恐怕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家破人亡。

等到战争平息之后,因为感念红军的付出,老一辈的村民便自发决定,每年都要来到这里祭奠红军,并将这个祭奠活动作为村中的民俗,代代传承。

难道说,困牛山党史上记录的跳崖红军,就是牺牲在这个山崖里吗?

反应过来的杨又铸,连忙询问村民,是否知道牺牲在这里的红军是哪一个部队的。

但让他失望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负责祭奠的村民也记不太清了,简单回答几句后,便指了一条路出来,让杨又铸沿路直走,去问在那里安家的一位老人。

“他是村里的老一辈了,应该知道你要问的事情。”

村民们表示,在路的尽头,住着一位名叫蔡应举的老人,今年已经98岁了。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他的回答应该更加可靠真实。

来不及思考过多,向村民道谢之后,杨又铸便匆匆忙忙赶路,奔向了目的地。

直觉告诉杨又铸,那里有他苦苦找寻的谜题真相。

终于,一番跋涉之后,杨又铸见到了蔡应举老人。在听闻他的来意之后,蔡应举缓缓点头,证实了杨又铸的猜想。

“你想的没错,这个祭奠活动,的确是为了当年跳崖的红军而设立的。”

短暂沉吟过后,蔡应举表示,那还是在1934年的秋天,当时红军正在困牛山与敌人激战。他们选择跳崖,其实是为了保护山中的村民。

紧接着,蔡应举又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那支跳崖的部队,好像隶属于红六军团。”

听到这里,杨又铸顿时紧张了起来。他意识到,那个被埋藏70年之久的谜题,真的到了揭晓真相的一刻。

如果跳崖部队真的隶属于红六军团,那这个负责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打前锋的先头部队,究竟在这里遭遇了什么?

而这个村民口中为救人而牺牲的热血部队,又究竟与伤亡惨重的甘溪战役有多少关系?

似乎是看出了杨又铸的急迫,蔡应举老人详详细细,将1934年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龙云与红六军西征

“六军团应速向印江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

1934年10月,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红六军团的宁静。

三个月前,由于战略失误,我军革命大本营——中央苏区陷入敌人包围,形势十分险峻。

为了分担苏区战斗压力,中央领导下令,先后发动红七与红六军团两股先遣作战兵力,一支北上,一支西进,争取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建立联系。

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就是继红七先遣队后,第二支由苏区出发的战斗队伍。

不过与红七团不同的是,由于已经明白我军突围意图,红六军团在出征最伊始,就已经遭遇了敌人的猛烈火力攻击。

一方是准备就绪的敌人,一方是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的我军战士,即使是作为我军作战主力的红六军团,也无力再继续与强敌展开鏖战。

紧急商讨过后,任弼时决定,放弃西渡湘江计划,折回处于粤湘交界处的阳明山地区,进一步储备作战力量。

但等到了阳明山一带,任弼时才发现,这里的地形并不利于我军防守作战。

原来,阳明山一带虽交通便捷,方便撤退,但同时也物产稀少,无法支撑军队生活所需。

稍有不慎,交通便捷的优势便会转化为劣势,成为敌人趁机集结部队,借力攻打我军的主要着手点。

无奈之下,红六军团只能再次突围,试图从广西北部撕开一条突破口,尽力向原定路线迂回。

但是,察觉到红六军团用意的敌方,早早派遣桂军迎敌,意图堵住我军南下通道;

而另一边,已经占据湖南主要战场的湘军,同样害怕红六军团遇挫折返,所以紧随桂军,派出大量兵力南下施压,想要将红六军团逼出湖南地界。

可以说,此时的红六军团,面临的是敌方重兵前后夹击的危险处境。

但是,由于敌我双方力量差距太过明显,即使勉力成功横渡湘江,红六军团的伤亡也不容乐观,急需休整。

为了躲避敌人的重重围堵,任弼时下令,任命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龙云为先锋团团长,率领红52团开拔路线。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悄悄守在这里的湘、桂、黔三军,早已签订作战协议,试图联合起来,将红六军团扑灭在贵州境内。

在敌人迅猛的火力攻击中,红六军团只得改变作战计划,将龙云师长率领的红52团由先锋改为后卫,负责护送红六军团主力闯出敌人包围圈。

红六军团中,50团团长刘式楷、51团团长张鸿基、54团团长赵雄先后在战斗中牺牲,红六军团整体战斗力被大大削减。

终于,10月4日,在战士们的拼死战斗下,红六军团顺利来到贵州中部的瓮安县境内,暂时甩开了敌人的钳制。

大突围胜利的激动,再加上即将度过乌江的喜悦,都让整个红六军团大松了口气。

在先前的情报中,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度过了乌江,就可以与贺龙领导的军队胜利会师,完成组织交给的先锋任务。

可就在红六军团整装待发,准备强渡乌江时,组织上发来了一封加急电报。

在电报中,中革军委强调,桂军已率先占领乌江南部区域,要求红六军团立即改变作战路线。

“改变原向西、向北的进军路线,改向东,朝着石阡、江口方向挺进!”

中革军委表示,根据情报,此时的红三军已成功占领印江一带,为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红六军团需要立即调整作战计划,放弃渡江计划,转而南下,撤往甘溪方向。

接令之后,红六军团立即调整行动路线,由龙云率领的红52团继续担任先锋,向石阡县撤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中革军委收到的那份情报,其实是敌方特意伪造出来,用以诱导红六军团进入包围圈的假情报。

由于占据通讯优势,敌人两个团的兵力,早已集结在乌江天险处,湘、桂、黔三军二十团的兵力,也已设立在甘溪外包围圈中,等待红六军团自投罗网。

也就是说,无论红六军团怎样选择作战路线,都难逃一场力量悬殊的恶战。

更何况,为了麻痹我军,敌人还特意在石阡县附近放出一小部分民团,伪装成老百姓的模样,以进一步营造出“南下无敌”的虚假幻想。

在这样的信息劣势下,毫不知情的红六团,在重振士气后,主动踏入了敌人设下的重重包围圈中。

危险,就这样悄悄逼近……

恶战过后的红52团

在敌人精心营造的和平假象中,红六军团渐渐放松了戒备,十分从容的开始布置露营,准备在这里休息一晚。

虽然全无战斗准备,但一些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将领,还是没有完全放松警惕。

红51团一营营长周仁杰,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红六军团刚刚抵达甘溪时,周仁杰就派出侦察连,前往附近侦查。

很快,三个表情异常的年轻男子,就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

仔细盘问下,几个年轻男子才承认,自己是桂军王牌部队第19师的战士,大批桂军早已将红六军团包围。

这样的消息,让侦查员顿感不妙。他连忙报告营长周仁杰,请求下一步指示。

“马上沿土墙布置防线,强占附近高地!”

情急之下,周仁杰只能先将51团安排妥当,并未来得及向军团报告。

没过多久,桂军第19师长就察觉到有战士被俘,索性直接发起了进攻。

由于桂军事先埋伏,已经充分掌握了地形信息,所以在战斗刚刚打响时,桂军师长廖磊就巧妙利用甘溪一带“狭长谷地”的地形特点,将红六军团截成了三段:

对于率先发现桂军,已经做好一定应战准备的红51团,桂军调用一部分火力牵制;

而对于3公里之外的红六军团主力,桂军则从弯道迂回,正面直接出击;

刚好卡在“狭长谷地”中的红六军团,自然而然承受了桂军的前后夹击,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无奈之下,对战事毫不知情的红六军团只能仓促迎敌,同时向甘溪以北方向转移。

但由于敌人已占领高地包围圈,红六军团的突围行动屡次都以失败告终,战士们伤亡惨重。

几个回合之后,红六军团已在甘溪一战中损失1000人以上,武器弹药也相继告急。

任弼时明白,如果不尽快制定可行的作战计划,整个红六军团都会牺牲在甘溪,无法完成上级任务。

一番商讨后,任弼时下令,放弃向北突围,转而强攻东南方向。18师师长龙云继续率领红52团,担任后卫,负责垫后工作。

“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堵住敌人,保证主力的安全转移!”

面对任弼时的重托,龙云当即表示,会率领红52团尽全力完成掩护任务。

一番激战过后,为了引开敌人火力,红52团撤退到石阡县龙塘附近。

龙云发现,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形似“X”的关隘,已被敌人重兵把守。

只要越过这个关隘,他们就能与南撤的红六军团主力会合,继续转移。

然而,经过这一阶段的苦战,红52团的战士们早已筋疲力尽,队伍中的负伤率较高。如果选择强攻关隘,势必会让伤病队员因此牺牲,稍有不慎,还会暴露红六军团的撤退路线。

审时度势后,龙云果断决定,绕十二里山梁往西去川岩坝,后向北去困牛山,抛掉敌人后再向南追赶主力。

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正是北去困牛山的这个决定,将红52团逼上了绝路。

困牛山,实为睏牛山,东南有十二里山梁,西北有老君山,西南有谭家湾大山,北面是万丈深渊,山底是深不见底的黒滩河,与外界的通道仅仅是一个狭窄的入口。

有经验的本地人,常常会将牛赶入困牛山放养,并不担心牛走丢或被盗,这也正是困牛山名字的由来。

但对于此时的红52团来说,一旦被敌人守住入口,进入困牛山的选择,就相当于自断后路。

果不其然,在发现红52团进入困牛山后,一路追赶至此的桂军反而从容了起来,不再强攻,而是悠闲把守入口,时不时让当地民团进入打探消息。

与身穿兵装的桂军不同,当地民团虽与红军为敌,但却身穿普通群众的衣服,看上去与上山的群众别无二致。

按照纪律规定,在不确定敌人身份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不能向百姓开枪。

所以,红52团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民团在困牛山内活动,无法实行大规模的还击抵抗。

察觉到这一点,包围在困牛山入口处的桂军将领很快就有了新的想法。

当即,桂军将领就命人捉来当地百姓,并将其作为头阵,向困牛山深处进发。

而未身穿军服的当地民团则紧跟其后,掩护后面桂军真实的武装力量。

“敌军里有百姓,不要误伤群众!”

为了保护群众,他一边命令战士不要开枪,一边组织队伍后退,尽量避开与敌人的火力冲突。

结果显而易见,在敌人迅猛的火力面前,无法还手的红52团,面对的是更加惨重的伤亡。

等到红52团被逼退至困牛山尾部时,原团长田海清壮烈牺牲,战士们的悲痛哭喊,让敌人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

很快,红52团的幸存战士们便被逼到了困牛山北部的悬崖边上,居高临下,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射击范围内。

眼看形势已经无法逆转,红52团的战士们向龙云请命,希望尽最后的力量,掩护龙云及主力突围,避免全团覆灭。

无奈之下,龙云只得含泪同意。

伴随着一阵悲壮的军号声,红52团再次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龙云率领几个主力队员,勉强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同志们,绝不能当俘虏,跳崖!”

龙云顺利突围后,剩余的红52团战士松了一口气。面对前仆后继冲来的敌人,他们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再与其对抗。

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不知是谁先开了口,战士们纷纷摔毁武器,跃向身后的悬崖。

一番商议过后,桂军原路返回,放弃寻找俘虏,转而继续追赶南逃的红六军团主力。

而侥幸逃出生天的当地百姓,则在桂军撤退后赶到山崖下,试图为牺牲的红军立碑建墓。

“困牛山的山崖不是铁壁,在清点的过程中,村民发现了很多重伤但未牺牲的红军战士。”

故事讲述到尾声时,蔡应举老人表示,当时,村民们赶到山崖下时,发现很多红军战士被山壁上长出的树枝挂住,还留有生命体征。

但由于伤势太重,即使受到了精心的治疗,大部分的红军战士也在几天后不幸牺牲,只有一位名叫陈世荣的战士活了下来。

这段红六军与敌军激战的悲壮往事,正是陈世荣告诉蔡应举老人的。

结语

在蔡应举老人的帮助下,杨又铸又与陈世荣战士取得了联系。

在他口中,龙云师长的下落也有了最终答案。

在突围成功后,龙云在追赶大部队的路上被汉奸保长出卖,再次落入敌手,由于饱受拷问,已于1936年1月卒于湖北武汉。

红52团的壮烈故事,让杨又铸热泪盈眶。

整理好思绪后,杨又铸向上级领导做了汇报,希望能尽可能还原这一支英勇的红军队伍的历史,并为他们立碑纪念。

2016年,经过查证,组织上最终确认了龙云师长的烈士身份,并将其连同困牛山的英烈一起,妥善安葬。

向当年的抗战英烈们致敬!

参考资料

袁燕,孙蕙,华姝.生死困牛山[J].当代贵州,2022(30):20-21.

彭苏.悲壮的红六军团西征始末[J].钟山风雨,2018(03):9-12.

申铁.龙云与红六军西征[J].当代贵州,2013(05):66.

赵幼立.宁死不当俘虏 百余红军跳崖[J].文史天地,2010(02):4-7.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A. 纪念屈原B. 纪念孔子C. 纪念孟子D. 不清楚 16. 你知道中国的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A. 纪念屈原B. 纪念孔子C. 纪念孟子D. 不清楚 17. 你知道中国的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A. 纪念屈原B. 纪念孔子C. 纪念孟子D. 不清楚 18. 你知道中国的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 A. 纪念屈原jvzquC41yy}/ys}0ep5y|87596>93;=0cuvy
1.最新幼儿园重阳节登高活动方案(精选11篇)创立一个爱老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从小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优良习惯,幼儿园在重阳节,组织孩子们与自我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联欢,用自我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经过这些活动,能够帮忙幼儿丰富以下经验:jvzq<84yyy4vpsx0eqs0j~tfqpmgcwlcp1814:5;16769@<20jznn
2.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篇5: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 全文共 2706 字+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那么关于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欢迎阅读与借鉴!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 桓景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纪念桓景的。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父母患瘟疫都去 jvzq<84u0dg{kB>;0eun1|456d795kg4e6h7cnh;:;7ceo>589lf:@718;<4;B4
3.纪念章并开展重阳节慰问高龄劳模活动劳模风采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市总工会为全国劳模发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并开展重阳节慰问高龄劳模活动。9月29日,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彭鲤芳,副主席郭笑蓉,副主席林志扬,经审会主任王玉清,副主席黄芳等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分别前往林秀娥、杨俊英、陈文通、林金标、jvzq<84yyy4qv|ij0usi8qoil5mooh1427:3:4v427:3:59a3:35@570jzn
4.二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汇编15篇开学初在班级设立两套班干部队伍,每周交换进行工作,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班干部做日常工作,在放学时间进行一日总结。老师根据总结完成每日的学生评价表,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利用升旗仪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升旗结束后,对上周得流动红旗的情况进行总结。这学期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 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ln0497525783?::44e78@=86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