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易学上以九为阳,重九故名重阳,也叫纯阳。九九谐音久久,在《易经》中只有《乾卦》纯阳,代表了天长地久、自强不息等。天是神圣的代表,也是自然规律的代表,神圣的规律只能敬顺而不能忤逆,所以为我们辛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长辈、父辈、先辈们,需要我们去关怀和尽孝。于是这一天要学习敬老尊贤、敬天爱人,所以重阳节又叫敬老节、孝道节,天长地久,也代表祝愿家中父老健康长寿,长长久久。天是纯阳的代表,所以至刚至大,我们在这一天要学会养浩然正气,这一天我们可以登山,象征离天最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又说“仁者乐山”,登山可以开阔心胸,拓展格局,一吐胸中郁结之气,调情怡性。同时登高望远,能够使人树立天下观,产生悲悯情怀,所以重阳节又叫君子节、仁者节,取仁者寿之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们特搜集廖彬宇先生历年吟咏登山的古诗九首,祝福天下老人健康长寿,祝福读者朋友厚重如山。
一、戊子夏黄山吟七律
廖彬宇先生2008年夏登黄山,遂作此诗。由当代写意大家范治斌先生绘制诗意图并书,由著名文化学者张红星教授注解。本文选自《中天而立集》。
岑寂林峦吾所爱,黄山之上会山君。
此间众木尤繁盛,唯以孤松最出群。
四野风光无极限,一心行走忘艰勤。
低头不问将来路,回首居然在碧云。
张红星教授注解:
山君:一指老虎,一指山神。此应为山神之义。
艰勤:艰辛勤苦。
赵力能先生评: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彬宇先生可谓“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间”,从他很多诗作中都能看出他志在山水。这首诗同样不例外,一开篇就是“岑寂林峦吾所爱”,先生是属虎的,所以对“山君”也很感亲切。这首诗写了彬宇先生登黄山,却无意于沿途风景,当他抬头时,才忽然发现已经到了山顶。这也表达了一种精神,一个人若能做到心无旁骛,专注于分内之事,那么很容易就做到极致,让人望尘莫及。这是人生成长的智慧,也是生命的真谛。许多人正是在人生成长的路途上,迷失于各种灯红酒绿,迷失了自我。
二、丁亥重九登山独行五律
雾雨罩青山,风流玉水间。
涤除尘世味,历尽个中艰。
不独横空出,能将绝顶攀。
从今当永驻,可共白云闲。
张红星教授注:
玉水:水的美称,指像玉一样润泽的水。
横空:横越天空、横亘天空。宋 陆游 《醉中作》诗:“却骑黄鹤横空去, 今夕垂虹醉月明。” 此处指云彩或霓虹横空。
三、丁亥岁梧桐山下卜居吟五律
雨后散天香,山中卜草堂。
闲居观太古,独坐任炎凉。
万里横云骥,雄心盖大荒。
飞黄腾四海,吾道绍羲皇。
张红星教授注:
天香:芳香的美称,又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此句即描写了雨后深山散发出天然的各种花香。宋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卜居:有二义。一谓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又谓择地居住。此为其二。《艺文类聚》卷六四引南朝齐萧子良 《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
云骥:指传说中行雨的龙。此处寓指像龙一样的云彩。唐李峤 《晚秋喜雨》诗:“服闲云骥屏, 冗术土龙修。”
大荒: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此处寓指无边无际的地域。《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 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 ,日月所出。”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唐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 定是飞黄天上来。”
绍:即绍继。继承、传承之义。
赵力能先生评:
2007年春,彬宇先生又自北京到深圳梧桐山深处搭棚而居,意欲远离城市喧嚣,继续潜心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此诗即作于此时。潜居苦读一年后的2008 年春,先生再度回到北京并在各大高校中讲学。此诗表达了彬宇先生在梧桐山山居读书期间,每天都能与太古圣人神交,不问世态炎凉。心胸豁然开朗,有吞吐四海八荒之慨,对太昊伏羲传下来的绝学有承继之志。
四、丁亥岁小雪节气寺中吟五律
瑟瑟霜天冷,萧萧木叶疏。
冽风偏徙鸟,浅冻闭游鱼。
古寺原空寂,尘心返太初。
诸山新霁雪,倏忽忘陶庐。
张红星教授注:
太初:亦作“大初”。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后引申为太古时期。唐吴筠《高士咏》序:“太初渺邈,难得而详。”
五、己丑岁骑松望月七律
与古为徒最不孤,山川汗漫看荣枯。
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朗夜珠。
水月松风争野趣,秋声云影入鸿图。
良辰美景归时晚,复见群星拱北枢。
张红星教授注:
与古为徒:与古为友之义。徒,此处指同类的人。《汉书‧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汗漫:广大,漫无边际。也形容漫游之远。唐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北枢:即北斗。枢,星名。指北斗七星第一星。又称天枢。《晏子春秋‧杂下五》:“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
六、癸巳夏姥姥逝世至沅村忆童年有作七律
往事微茫梦一般,万峰深处隐柴关。
骑牛踏遍村中路,望月沉於陌下湾。
芳草白云同我住,青灯黄卷度时艰。
世间绝少山间景,愿与高人共忘还。
张红星教授注:
微茫:亦作“微芒”。隐秘暗昧;隐约模糊。晋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妄语乃尔,而人犹有不觉其虚者,况其微茫欺诳,颇因事类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仓卒安能辨哉!” 前蜀韦庄 《江城子》词:“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柴关:柴门。唐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浔阳 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引申为山中屋舍。唐李涉《山居送僧》诗:“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七、乙未岁四观经世自胜吟七律
学贵四观经世用,易书一卷见真宗。
神机只在鸣双鹤,浩气良能驾六龙。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古来强者皆自胜,功不唐捐上九重。
张红星教授注:
经世用:即经世致用的省称。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真宗:真正的宗旨、正宗,真髓等。唐张九龄 《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于妙用。”
张红星教授评注:
四观为中华文化精神,经世致用为中华文化原则,四观经世义为以正大光明的精神和智慧经世致用。
另按彬宇先生《平心平天下》一书所倡导的——“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这一理念中,彬宇先生曾如是诠释:“‘大观在上,中正以观天下,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这段话就表述了《易经》以四个观(大观、中正观、下观、观天之道)就能够妙观察所有一切事物的发展,即运动变化的规律。‘彰往察来’、‘显微阐幽’。明白了观的道理,开启了观的智慧,就能够掌握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于是可以教化天下,‘圣人以省方观民设教’”。
所以四观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实四观不仅是中华文化所提出,马克思的核心理念也是四观,即国家观、宗教观、社会观、文化观。被称为“四观两论”。两论即无神论、唯物论。马克思认为,世界的问题不外乎此四观的问题。要解决四观的问题,须依仗“两论”来解决。这便是四观两论。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与冯其庸先生有关。冯老与彬宇先生是忘年交。并感动于彬宇先生创办四观书院意欲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彬宇先生题写了生命中最后两幅字:“四观书院”“经世致用”,简称“四观经世”。彬宇先生正是有感于冯老题字而创作了此诗。
2、神机只在鸣双鹤:神机即神秘莫测之时机或灵巧机变之谋略。在天为天机、玄机;在人为机变、机智。鸣双鹤典出《周易·中孚卦》:“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意思是:鹤在树阴下鸣叫,小鹤在旁边跟着鸣叫。我有上好的美酒,与你共同分享。象辞意思是:小鹤在旁边跟着鸣叫,是心中真诚的愿望。《周易·系辞上》也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意思是君子坐在家中说出的话好,就是传到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响应,何况他附近的人呢?坐在家中说出的话不好,就是传到千里之外也会有人违背他,何况他附近的人呢?鹤鸣中蕴含着诚信、实信的道理,蕴含着阴阳相感相应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掌握玄机、天机即机变、机智。这就是“神机只在鸣双鹤”的含义。
3、浩气良能驾六龙:浩气即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正气。六龙,即《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孔颖达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4、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此句为古人名句,出处待考,曾国藩等名人皆有引用。彬宇先生化用于此律,结合前后句,意趣极妙,可谓与古人相映成辉。何以见之?“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句,最易让人想到“狂”。读来虽大气,但颇有目空一切、自负自大之慨。彬宇先生后一句“古来自胜皆强者,功不唐捐上九重”则将此一句之精神、精髓拔出,变自负自大之感为中正谦和,可谓诗眼,将全诗点题。为什么这样说?“自胜”,出自《老子》。老子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即自我超越之意。也即《周易》“自强不息”之义。大海一望无际,看不到岸,但天便是海的岸,人要不断升华,达到“平天下”与天持平的境界,登上觉悟的彼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很多人都以为登山到顶了就到尽头了,结果彬宇先生用“自胜”二字接着讲,山到绝顶以后,人还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座高峰来攀爬。有形的山峰是有穷的,无形的山峰是无穷的。在自我这座山峰上,人应当不断攀爬不断超越。有形的山峰是物质世界,无形的山峰是思想境界。
5、功不唐捐: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废弃。佛家语,功夫和付出不会白白地浪费。《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八、戊戌岁恒山吟古风
嵯峨屹恒山,耸峙宇宙间。
嚣尘隔塞外,屏障漫雄关。
余光晖落日,影随新月弯。
从始由谁辟,毫芒亦阆寰。
跋涉尤当慨,叠巘有奇观。
霓虹映霞蔚,花鼠枝上弹。
穴风出虎啸,飞瀑注龙蟠。
华盖梧桐树,扶摇驾青鸾。
幽明同叶赞,夜来几星残。
欲赴瑶池会,饱食不老丹。
永生非我愿,唯愿众生欢。
乃言将亿兆,付与紫微桓。
五岳称壮美,此土镇北端。
东凌沧海屿,西控黑河湍。
形势扼险要,威武固长安。
省方登绝顶,下作鸿图看。
松柏夹野路,鹤鸣入云天。
喜为翠微客,筑室碧潭边。
坐行八万里,澡浴以九渊。
锦绣无双地,朝夕起寒烟。
鬼斧忽斩断,孤寺半空悬。
圣域参禅意,玉皇悟遗篇。
皓首穷经籍,潜心究太玄。
浸润妙道久,质必超瑚琏。
体得逍遥乐,相逢已是仙。
草木一秋岁,丘陵十万年。
碑石垂后世,精神照大千。
人皆为尧舜,震古烁今传。
九、丙申岁重回深圳古风
重来凤凰城,不见昨日身。
慷慨之远游,松乔是我邻。
南海滔巨浪,飞云腾逆鳞。
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
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始归仁。
何患处贫苦,但当守圣真。
纬地经天业,千锤万炼人。
独立南山头,功名谁复论。
张红星教授注:
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
四皓: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 、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鬚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
老莱:老莱子的省称。与老子同时代的隐士。晋葛洪 《抱朴子·逸民》:“老莱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老莱子还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己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
许由:亦作“许繇”。传说中的隐士。相传尧让以天下,不受,遁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愿闻,洗耳于颍水之滨。事见《庄子·逍遥游》、《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史上有颛顼之师、舜帝之臣及商末孤竹君长子。此为商之伯夷。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 ,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圣真:谓儒学的真谛。宋王安石 《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