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007期】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将至,一缕秋风,百般情怀。“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武林旧事》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传承至今,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关于重阳的诗词,让我们提前感受节日的氛围吧!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霑衣。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
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登高愿望,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在诗人心里交织,让他反复挣扎。可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是要有顺境和逆境,有在消沉中努力向上的力量,才是人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王维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李清照对菊洒泪,感慨自己比菊花还瘦。
绝妙的比喻寄寓了深深的相思,也留下了最深情的一首重阳诗。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重阳佳节,看着从家乡飞来的大雁,思念不由得倾泄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
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
台榭登临处,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
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
愁恨年年长相似。
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满阶的红叶落入暮色中。重阳节又要到来了,词人登上高台,愁恨满怀。
写下这首词时,李煜已经沦为北宋的阶下囚。面对季节的秋天,李煜还面对着人生的秋天,在雁声中,李煜感慨自己无人作陪,只有愁恨相伴,而此后,当年年如此,让人感慨万千。这样的人生,怕是也已经到了暮秋了吧。
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这一年重阳节,孟浩然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登高望远,看到飞雁,顿感孤寂,薄暮时分,更令人惆怅,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后一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原来,诗人是想念好友了,他希望和挚友一起共度重阳节。
在孟浩然笔下,思念是那么自然,那么真挚。秋水生暖,秋雨深情。最美的季节,思念风生水起。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自古重阳,多是忧伤。而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一出,一扫重阳节悲愁,尽显慷慨豪迈气象。
词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每每读到这首词,都感受到秋天的壮阔气象。抗命不可能,顺命太轻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最是自由自在。
又是一年重阳节,你的心情,是独在异乡的落寞,还是携友登高的豪迈呢?其实,无论悲喜,都是人生的况味,值得我们在最美的秋天,慢慢品味。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靳舒馨
编辑 | 麻雨洁
校对| 刘鑫蕊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